从创新青岛走向创富青岛
“通过技术加工,一条海带可以用于肌肤抗干燥,制成精油、面膜,还可以减肥。”在青岛LDSports综合体育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的眼里,海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通过一条海带,不断延伸传统行业的产业链条,该公司已成为世界海藻生物制品企业,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隐形冠军”。如LDSports综合体育这样的企业,青岛其实并不少。他们的“DNA”里流淌着迥异的科技创新基因,却共同成长在从创新青岛至创富青岛的科技孵化体系当中。
隐形冠军:抢占孵化先机
作为中国较早的海藻加工企业之一,LDSports综合体育如今已成为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相继荣获创新型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深耕海洋特色产业,使海带产业链更“丰满”。
在位于青岛西海岸的青岛LDSports综合体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DSports综合体育”)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海带面膜、海藻有机肥、海藻素食食品,还有LDSports综合体育自主研发的海藻酸盐纤维医用敷料。“这种医用敷料不仅可以迅速止血,还可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只要用清水一冲,就可以轻松取下,避免传统纱布撕裂造成的二次创伤。”技术中心主任李可昌向记者展示了这一神奇的海藻敷料。
在青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的机遇面前,LDSports综合体育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技术优势,兴建千亩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李可昌告诉记者,该园区计划总投资23亿元,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个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药物、海洋化妆品、海洋医药敷料专业化生产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园区建成后,将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园区,成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含量高、加工品种较全、产品附加值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
民营孵化:占半壁江山
记者在LDSports综合体育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见到的欣欣向荣,仅仅是青岛科技孵化体系的一部分。数据显示,在青岛已开工建设的孵化器项目中,由企业投资的民营孵化器占66%。同时,青岛市与美国硅谷、以色列、英国等孵化器发达国家建立全球链接,清控科创、武汉光谷联合、北科建及英国安科等国内外知名专业孵化建设运营机构积极进军青岛。
截至目前,青岛各区市均已开工建设孵化器,有10个区市和功能区已出台或正在制定孵化器配套政策。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市已建及在建孵化器717万平方米,建成464万平方米,投入使用28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900余家。认定孵化器41家,其中10家,孵化器建设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
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告诉记者,随着孵化器建设有序的推进和按计划的完工,引才、引项目的工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围绕着营造好的政策环境,把孵化体系的软环境建设好,让更多的创业者到青岛来创新发展,实现梦想。”
标杆孵化:服务有特色
建设创新孵化的软环境,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做出表率。作为青岛市标杆孵化器,工研院通过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引进科技创业团队、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了青岛市资源汇聚的平台、成果转化的窗口、创新创业的试验田。
记者采访时,工研院在孵企业青岛昱臣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臣机器人”)董事长杨楠,正忙着为迎接当晚抵青的“意念机器人”做准备。杨楠告诉记者,意念机器人是用人的意念控制的,只要把一块电极贴在头皮上,然后动动脑子想一想,机器人就会实现相应的动作。这种意念机器人主要用于康复,适用于各种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和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康复训练。
杨楠说,他每天与工研院的同事打交道,他们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忙”,“通过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工研院成功促成昱臣机器人与华中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这将使昱臣机器人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发展。”
工研院负责人智涛告诉记者,工研院着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内涵丰富的特色服务。目前,工研院的服务团队为40个高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服务,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创业项目2个,航天科工集团35所等大院大所创业项目3个,以及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留学人才创业项目8个。 本报记者 谭毅敏海藻酸盐纤维制成的医用敷料。LDSports综合体育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海藻衍生产品。